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国家新闻
联系我们
河南地卫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4001-567-127
客服服务中心
客服QQ:648323903
客服电话:0371-55030207
技术服务电话:13083712030
地址: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西街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家新闻

国家新闻

18日上午:十九大再提农业农资发展方向!你的路走对了吗?

添加时间:2017/10/19 10:37:28 来源:本网站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揭开序幕,习总书记代表政治局向大会做报告,其中多次提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专章就“乡村振兴”战略做了论述。目前中国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高达到一万二千亿斤。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十九大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这些成绩的获得,都与十八大以来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农业改革主线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种子、化肥、农药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变革,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过去的五年中,农业农资行业究竟取得了哪些令人振奋的变革和发展呢?

  十八大以来农业农资发展大事迹:

化肥方面

  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作物营养与化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复合肥产业紧抓市场脉络、主动转型升级、产品研发创新、市场渠道精耕细作。以往的高端复合肥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贵族肥”,为适应化肥需求结构的悄然改变,企业纷纷加大了专用肥、特种肥等新型肥料的生产和研发,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其中的变革包括4个方面:

  1、价格逐渐恢复理性

  决定复合肥价格的主要因素,除了官方的分析和厂家的心理衡量外,还与上游原材料、下游需求量以及环保风暴的关系极为密切,然而即便如此,行业逐渐从恶性价格竞争走向技术和服务的良性竞争,加快企业对新型肥料的科研推广,这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更为健康,更为理性。

  2、行业整体利润率保持稳定

  国内复合肥行业整体利润率与资源紧缺的钾肥行业存在差距,但与常规磷肥、氮肥产业相比,利润率较高且相对稳定。几年来的行业洗牌和市场变革并未干扰到核心复合肥企业的发展扩张,反而是在与普通单质肥料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

  3、国产高端复合肥在高附加值市场有所提高

  复合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通过不断的探索开发从依附国外技术装置到自力更生,从进口大国到自供自给,尽管在环保和市场门槛低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复混肥料开工率不足40%,但每年仍有百万吨产品进口,从2012年-2016年,中国复混肥料进口总量在100万-150万吨的区间内波动。2016年,中国进口复混肥料113.2万吨,同比下降22.5%;进口平均价格为490.0美元/吨,同比下降13.3%。从销售结构来看,国产肥已经稳稳地掌握了中低端产品线市场。

  4、产业升级速度加快

  当前中国复合肥产业已由无序竞争进入到品牌化竞争时代,大企业、大品牌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以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农业农村工作,强化农业是重中之重的战略部署。在转型的道路上,产品升级是首要任务和重要抓手,特别是资源型传统磷肥企业,当资源优势不占市场主导后,产品创新成了唯一思路。国内复合肥企业比拼内功、科学发展,提升了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不断涌现的优秀企业通过扎实的产品、过硬的技术在市场上攻城拔寨,也在客观上引领了中国肥料行业的发展潮流。

种子方面:

  回顾十八大以来的种业发展,种业深化改革创新成效显著,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这五年来,农业部围绕建设现代种业这个目标,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工作:品种创新、企业发展、供种保障、依法监管。

  品种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种业体制机制活力。推动了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将成果权益更多赋予科研人员,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这项改革试点已扩大到全国122家科研单位。

  企业发展:坚持以种子企业为主体,大力扶持优势企业发展。2016年,全国持证企业4316家,比五年前减少一半;国内上市种子企业50多家,总市值超千亿元;前50强年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7.4%,较五年前提高3个百分点。

  供种保障:坚持以保障供种为根本,推进优势种子基地建设。全面启动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建设,特别是划定26.9万亩南繁保护区,纳入基本农田严格保护。认定53个制种大县,出台制种大县财政奖励政策,已落实奖励资金12亿元。

  依法监督:坚持以依法治种为保障,强化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先后制修订9个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法治种奠定了法制基础。将全国4000多家企业、3万多个品种、30万多家门店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种子可追溯监管。

  通过这些举措,我国种子企业实现了三个显著变化:

  一、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

  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数量已经由2011年以前8700多家减少到4300多家,减少了一半。而其中前50强的市场份额已占到35%以上,比五年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种企多小散弱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二、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加强

  这几年种子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据统计,现在种企前五十强每年的研发投入达13.8亿元,占到了销售收入的7.4%,已经接近国际上的研发投入,企业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企业的实力明显增强

  在资本实力方面,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比2011年增加了2倍多;在技术实力方面,种子企业已不仅是开门店、卖种子,更是大量投入提高科研、检验、加工等能力建设;在人才实力方面,仅这两年,国内科研单位向企业人才流动的数量已达300多人;在服务能力方面,现在企业已由卖种子向为农民提供全程服务转化。

农药方面:

  十八大以来,农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企业的环保责任不断增强,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逆势求变”是农药产业在当前呈现的鲜明特色。

  变化一:产业布局从弱小分散正向资源集中转变

  目前我国有农药登记的境内企业多达2 100多家,多数企业主营产品类别单一,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2015年国内制剂销售额前10名合计销售90.74亿元,市场集中度(CR10)只有23%左右,属于过度竞争行业。多年来,行业多、散、弱的特质显著。近年来国内农药行业普遍不景气也预示着市场优胜劣汰的进程加速,行业兼并重组、优势资源集中、产业布局变革将会成为行业发展新主线,只有在经历彻骨严冬后,整个行业才会在春天迎来更大的繁荣。

  变化二:核心竞争从成本控制向研发创新转变

  问卷调查显示(2013年)国内领先的150家农药企业,研发总投入只有32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4%左右,在研发能力和资金投入上,国内外企业差距明显。为了摆脱长期处于低水平竞争的窘境,国内农药产业向研发驱动转型倾注大量资源,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十二五”期间,多项农药自主创制新品种进入产业化阶段。此外,常规农药品种和中间体的绿色生产工艺开发、生产装备的集成化和大型化、工艺控制自动化、水基型剂型加工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应用于农药工业化生产。

  变化三:发展理念从粗放扩张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长期以来,国内农药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粗放式增长和产能扩张的速度比拼,缺乏针对性的产品规划。国内企业在盲目扩张的同时,对于环保治理的忽视现象较为突出,不过这些情况在新《环保法》出台后有了显著变化。新法实施后,各地环保治理逐渐发力,农药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有了显著提升。对于国内日趋严紧的环保要求,农药企业给予正面响应,集体“补课”,拼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治理能力、拼可持续发展后劲,将成为面向未来农药企业需要锤炼的一项核心能力。

  变化四:经营手段从单一竞争向全程服务转变

  产品同质化、渠道赊欠成风、品牌缺失一直以来都是农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相比之下,国外企业在培育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更加注重从产品销售、推广使用、技术指导等方面提供一体化配套农业服务。近一两年在“互联网+”等信息经济的深刻影响下,国内企业在经营方式有了悄然变化。农药产业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盈利增长点等领域涌现出新的实践案例,一大批新型农药综合服务主体脱颖而出,部分平台已初具规模。农药电商、作物综合解决方案、无人机喷药、农资金融等多种新兴业态,给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丰富了农药产业链条,推动市场从产品销售单一维度向产业链全程服务的延伸。

  看到这五年来农资市场的变革和发展,身为农资人都满满的热血沸腾,民以食为天,未来的农资人就要在不断地竞争与压力中破茧成蝶,打造“最有实力的农业”!

  未来的农资人! 必胜! 怀挺!

备注:本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