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农资产品终端消费者
谁是农资产品的终端消费者?对这个问题,按理来说应该没有异议,很好回答,那就是农民。但是也有人认为农资店老板才是农资的消费者。他们认为,农资店老板高兴让农民消费什么产品,农民就会买什么产品。比如,农民到农资店里来指明要买康宽,可农资店老板拿出一另瓶农药来说,这个和康宽是一样的成分,价钱还便宜,今天买还送礼品呢。基本上这个农民就买这个产品了,这样的事情在终端很常见。所以认为农资产品的终端消费者不是农民,而是这些终端零售店的老板们。
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在前几年也确实如此。农民在购买农药时,大多数都会听从经销商的意见。一些经销商却利用农民农技知识匮乏的弱点和对他们的信任,凭三寸不烂之舌,夸夸其谈,有意推销利润高的农药,让农民按照他们的意志去购买农药。甚至看人卖药,根据来人情况决定卖什么药,要什么价等。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观点就有点过时了,赶不上潮流了。原因如下:
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的出现,对农资市场产生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谁占领了销售主体,谁就拥有未来,谁看不到这一点,谁就会失去这种巨额的市场。农资消费市场主体客户的深刻变化,对农资经销商无疑将带来长远的影响,不仅预示着现有农资流通渠道将被打破,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单一卖农资产品的营销模式或将退出历史舞台,而将产品、服务、技术、物流融为一体,让农民从农资使用中学到技术、尝到甜头,实现增产增收愿望的新型农资流通模式或将出现。今后将不仅是要肥料、农药、种子综合经营,还需要提供使用便捷的农机具,也就是说要将优质的农资产品与高效的施肥、打药、播种技术嫁接,实现良种良法良肥良药结合、农技农艺农机的结合,带动农资销售。
同时,农民是一个最为朴实和敏感的群体,只要他们感觉好,一定会忠诚地使用你的产品,反之,就是庄稼烂到地里也绝不再登你的门。加之,由于农村的人文特点和居住环境,他们之间很多都互相认识,经常交流,信誉和口碑很容易成为他们茶余饭后,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谈论的对象。所以,我认为农民才是农资产品终端的消费者,经销商只有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从最根本上解决农民所需要的的问题,帮农民把地里的作物增了产多卖了钱,才能赢得农民的欢迎和信任。